新闻报道
爱尚眼报道:教育部2020年上半年近视防控成绩单,你收到了么?
行业新闻 2020-07-28 14:41
  孩子的视力怎么样了?孩子在家怎么保护视力?最近半年,孩子的学习生活受疫情影响很大,不少孩子为了躲避疫情宅在家里学习半年,眼睛早就不堪负重。儿童青少年眼健康问题无疑成为许多家长担忧的话题。2020年,孩子的视力还好么?近日,教育部发布的2020年上半年近视防控成绩单更是将儿童青少年视觉健康话题推向高潮,赶快看看吧。
  2020年上半年,教育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关于儿童青少年近视问题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结合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线上教学、学生居家学习实际,深入落实《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切实发挥牵头作用,精准施策,着力呵护儿童青少年眼健康,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取得新的重要阶段性进展。
  完善体制机制,强化统筹部署
爱眼护眼
  教育部牵头完善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联席会议机制,科技部、医保局、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民政部、中科院等6个部门加入,成员单位由9个部门增至15个部门。向联席会议机制成员单位征集并汇总14个供联席会议机制研究的选题。印发《常态化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前提下学校文明卫生、绿色健康生活方式倡导》,强调儿童青少年要掌握爱眼护眼常识,学会识别不良用眼环境,主动选择有益眼健康的环境。印发《关于做好教育系统2020年全国“爱眼日”宣传教育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各校将“爱眼日”宣传教育工作与疫情防控、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相结合,高度关注儿童青少年眼健康,大力宣传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知识。印发《关于加强“三个课堂”应用的指导意见》《关于疫情防控期间以信息化支持教育教学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统筹部署,科学有序实施线上教学,为学生提供符合用眼卫生要求的学习环境和设施,指导家长督促儿童青少年科学规范使用电子产品,严控电子游戏时长,注意用眼卫生。
  应对疫情影响,开展专题调研
  召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与儿童青少年视力专题调研视频会议,部署在9个省份开展疫情期间儿童青少年用眼和近视防控调研,把握疫情对我国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的影响,更好地指导各地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
  整合平台资源,推动在线教学
  教育部利用电视和网络资源,确保在线学习平稳畅通。开发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提供丰富多样、可供选择、覆盖各地的优质网上教学资源,为各地开展“停课不停学”提供支持和服务。发布给中小学生和家长在疫情防控期间居家学习生活的建议,指导学生合理使用电子产品,保护视力和身体健康。指导各地各校利用电视空中课堂和网络平台提供学习资源,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全面覆盖。印发《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充分利用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组织好职业院校在线教学活动的通知》,推进职业院校采取在线理论教学与线下自主学习相互补充、线上虚拟实训与线下居家训练交替进行等方式,合理安排线上学习时间,确保学生既完成基本学习任务又落实好视力健康要求。
  落实减负要求,严控在线时长
  落实教育部等九部门出台的《中小学生减负措施》,指导各地统筹居家学习、在线学习特点和具体学情,严格按照课标教学,严控书面作业总量,科学合理布置作业。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作业,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不超过60分钟,初中不超过90分钟,高中合理安排书面作业时间。要求各级各类学校不得随意增加教学内容、提高教学难度和加快教学进度。严禁在“停课不停学”期间对学生进行学业考试和对教师进行教学进度考核。要求各地合理安排线上教学时间,控制学生电子产品使用时长,科学规范指导学生使用信息技术产品。对小学一二年级主要实行居家生活指导,小学三至六年级每次线上教学时间控制在15—20分钟,中学生控制在25—30分钟,引导学生养成良好学习和用眼卫生习惯。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上的所有课程每节课时长15—20分钟,在醒目位置设置温馨提示,提醒学生控制在线学习时间。
  强化学科支撑,推动专业建设
  教育部积极支持有关高校根据《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设置与管理办法》在有关一级学科下自主设置眼视光、健康管理、健康教育等相关二级学科或交叉学科。北京大学、四川大学、温州医科大学等7所高校在医学技术、临床医学、中医学等一级学科下自主设置眼视光学、眼视光学和视觉科学、中医眼科学等二级学科。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等35所高校在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等一级学科下自主设置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健康管理等二级学科或交叉学科。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等2所高校增设眼视光医学专业,安徽医科大学等3所高校增设眼视光学专业,中国药科大学等23所高校增设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设置高职眼视光技术、健康管理等相关专业点169个,设置中职眼视光与配镜、营养与保健等相关专业点75个。
  加强人才培养,完善职称评审
  推进近视防控有关专业内涵建设,提高有关专业人才培养能力。面向本科临床医学类、中西医结合类专业学生开展眼科学相关课程教育,面向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类专业学生开展健康教育学、儿童少年卫生学等课程教育,提升医学生近视防控相关能力和水平。在“国培计划”示范项目中设置体育与健康培训者、教研员和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和紧缺领域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项目,面向体育骨干教师和教研员开展专项培训,辐射带动各地教师不断提升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能力。会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指导各地落实《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部署做好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工作,考虑不同地域、学科特点,推进分类评价。按照《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着力推动高校自主开展教师职称评审,高校保健教师、健康教育教师按规定参加职称评审。
  加强科学研究,推进专题研讨
  以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为抓手,推动高校开展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管理相关研究。在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中设立“学校、家庭、个人综合防控中小学生近视的体育锻炼路径研究”等5个研究课题。立项支持北京大学牵头承担“学生电子屏教学应用诱发近视的多中心试验研究”,联合设在温州医科大学的眼视光学和视觉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眼视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机构,探索儿童青少年使用电子屏对视力发展的影响。联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市场监管总局等参与由卫生健康委牵头召开的验光配镜领域专题研讨会,分析我国近视人口现状和相关专业技术技能人才需求情况,研讨眼镜验光员、眼镜定配工等从业人员资质等相关专题。
  加大财政投入,落实条件保障
  安排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专项经费512万元,支持《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中提出的有关工作。中央财政安排校舍安全保障长效机制资金194.41亿元,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补助资金293.5亿元,改善普通高中办学条件补助资金59.2亿元,支持各地改善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完善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等。
  发挥专家作用,强化专业引领
  教育部指导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专家宣讲团发挥专业优势,创新宣讲形式,把宣讲场地搬上“云端”,借助电视台、电台、网络平台等,线上线下开展互动,为师生、家长提供全面的护眼指导,引导学生科学合理用眼,保障疫情期间儿童青少年眼健康。宣讲团制作《新型冠状病毒眼科防护全指导》等百余个近视防控新媒体科普素材,宣传疫情期间眼健康防控,覆盖超过5000万人次。宣讲团联合人民网等6个平台推出“爱眼日”近视防控系列直播,500多万人次观看。宣讲团还积极整合资源,组织开展近视防控相关专项研究,指导各地教育部门、科研机构加强疫情期间学生用眼和眼健康情况调查,多方协作共同推进近视防控工作科学有序进行。
  2
  深化宣传教育,营造良好氛围
  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联席会议办公室主要负责人接受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关于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的采访,央视以教育部全力推进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等为主题编发多条报道。在教育部门户网站和报纸等媒体编发《综合防控 合力防控 共同呵护好孩子的眼睛——教育部等9部门扎实推进2019年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和山东、江西、福建省三明市、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等地近视防控工作典型经验做法。在人民网推出“近视防控”科普专栏,以科普文章、小视频、图解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近视防控知识,在全社会营造保护儿童青少年视力的良好氛围。
  完善督导评估,强化监测督办
  教育部印发《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督导评估办法》,将幼儿园落实科学保教要求情况纳入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督导评估。要求县域内幼儿园落实《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规定,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无“小学化”现象,为幼儿提供符合身心发展特点、有益身心健康的保教内容。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开通教育系统疫情防控举报平台,核查督办、妥善处置疫情防控期间线上学习时间过长、学生负担过重、对视力产生不良影响等反映各级各类学校和校外培训机构相关问题的投诉信息,减轻学生线上学习负担,保护视力健康。
  爱尚眼提醒:保护视力从娃娃抓起,做到视力养护日常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