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保护视力,相信很多家长可以轻松回答出对近视、远视、弱视、散光等多种视力异常的认识。视力问题已是全民问题,保护视力刻不容缓,如果父母能把握婴儿在0~12个月的视力发育黄金期便可避免视力问题在后期恶化。
国外的眼科医生romesh angunawela 曾在知网发表过一篇文章,他用一系列图片展示了婴儿从出生到12个月的视力发育情况,看完让人大吃一惊。
1个月
刚刚来到这个世界上几天的新生儿对外界充满陌生感,虽然耳朵可以听清声音,但由于大脑处于快速发育阶段,眼睛看到的东西不能通过大脑完全识别出。
这一阶段的宝宝看到的一切都是模糊一体,只能凭借声音和气味寻找妈妈。出生3周内的婴儿应该处于温度适宜,光线柔和的室内,完全黑暗的环境会导致视力发育障碍,甚至永远失去视力功能。
2个月
出生一个月内的宝宝视力表现为高度近视,能看到15~30厘米的物体,看到的世界是二维的,会被移动的物体吸引注意力。
所以早教老师此时会给宝宝定制一套的视力训练课程,用黑白或者彩色的卡片在距离宝宝眼睛正上方30~40厘米左右移动,促进宝宝眼球运动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发育。
3个月
2~3月的宝宝视力差不多与600度近视相当,视力更集中,会注视抱着他的人,对新鲜的物体产生浓厚兴趣。
4个月
这时候宝宝的眼睛会像成年人一样观察物品,能区分红色和绿色,这时候红色的玩具更容易吸引宝宝的注意力。
5个月
宝宝视力进一步完善,开始有调节焦距的能力,视力范围增加到几米以上,视物比较清晰,有空间感,能区分远处和近处的,喜欢颜色鲜艳的物品。此时的早教以训练宝宝手眼协调能力为主。
6个月
5~6个月的宝宝看到的是3D世界,能够识别多种颜色,眼睛、嘴巴、身体之间可以有效配合。
7个月
宝宝的世界变得愈加丰富,视野明显扩张,能区分颜色,有空间感,会主动远离危险的高度,如楼梯口。
8个月
宝宝在这一阶段可以区分色谱上的基本颜色,视力和成人差不多,能辨识较远物体,目光跟随物体可以转动90度。
9个月
宝宝的视力仍然在快速发育,看到稍远的物品会主动爬过去,能辨别自己熟悉的亲人。这一阶段的宝宝会被爸爸的鬼脸吸引逗笑,很可爱。
10个月
宝宝对物体的形状、大小、速度的认知进一步加深,喜欢移动、形状奇特的物品,喜欢用嘴咬或拿到手上进一步感知。
11~12个月
宝宝的视力在这一阶段相当于成人的远视,可以看清近处的一切。
▉ 宝宝有哪些表现,妈妈要提高警惕?
经常眯眼;
一段时间用眼后出现头晕、头痛、眼睛干涩的情况;
看不清远处的物品要离近了看;
歪着头看东西;
眼睛发痒、有灼烧感经常揉眼睛;
眼睛不能对焦,看东西有重影;
没办法区分玩具的颜色不同;
▉ 哪些视力问题容易发生在宝宝身上?
近视:高度近视表现有遗传性,不过大多数中、低度近视都是由后天的不良用眼习惯导致的,眼球的生理性表现为眼睛屈光系统屈光能力过强,眼轴拉长,视网膜敏感度变化等。
远视:婴幼儿的视力具有一定的远视储备(视力发育未完全表现为远视),是由于眼轴过短不能在眼底成像造成的,少数人在成年后依然表现远视。
弱视:表现为两只眼睛视力差距较大,从而导致大脑在形成图像时会抑制视力较好的一只眼睛,造成两只眼睛视力都较低。
▉ 妈妈如何预防宝宝视力问题?
定期带宝宝做视力筛查,争取早发现、早治疗,早产儿更是视力发育不良的高危人群,最好根据医生的指导2~3个月检查一次视力;
养成科学用眼的好习惯,注意营养搭配不挑食,保证充足的休息;
保护视力,“目”浴阳光少不了,有时间多陪伴孩子出去走走。(户外活动时间每增加一小时,宝宝近视的风险就下降2%)
新生儿:一般儿科医生会在新生儿出院前为他们做先天性眼部疾病的排查,如白内障、先天性青光眼等。
6月龄婴儿:检查眼球运动的协调性,以及排查其他可能存在的眼部疾病。
3~5岁:建议每年由儿科医生进行一次视力检查。
6岁以上儿童:每2~3个月检查一次视力,可以在家里使用视力表进行每周测试并做好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