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道
开学后怎样护眼?教育部综合防控指南来了
眼健康科普 2020-05-26 10:38
  近年来,由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普及,中小学生课内外负担加重,用眼过度、用眼不卫生、缺乏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等因素。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问题越发严重,近视率居高不下呈现低龄化、重度化趋势。北京大学发布的《国民视觉健康报告》指出,假如没有有效的政策干预,到2020年,我国近视患病人口有可能高达7亿人,患有高度近视的人口将达到5000万左右。为此,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共同起草了《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明确力争到2030年,6岁儿童近视率控制在3%左右,小学生近视率下降到38%以下,初中生近视率下降到60%以下,高中生近视率下降到70%以下。
文件
  今天,小爱老师就带大家一起学习如何预防近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吧。↓↓↓
  近视是指眼在调节松弛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的屈光系统的折射后,焦点落在视网膜之前的视力异常。
  近视是中小学生视力低下的主体,约占98%;而学生近视眼中,绝大部分是单纯性近视眼,约占97.8%,病理性近视眼仅占2.2%。而单纯性近视眼的形成,主要影响因素还是不良的视觉环境及行为。
  单纯性近视形成的两个阶段
  ① 生理性阶段(假性近视):可逆阶段
 
  ② 生物结构改变阶段(真性近视):不可逆阶段
 
  大数据研究结果表明:学生近视一旦产生,难以逆转,如不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听之任之,近视度数就会随着年龄增加而增长,而且在10——13岁时增长更快。
近视比例
  从认识转变为眼健康管理
  01、生命周期的前移
  即抓早抓小,从3岁起就为孩子建立《视力健康档案》,通过健康教育、监测预警、综合干预、动态管理维护好孩子的视力健康。
  02、预防意识的前移
  不仅是关注视力不健康和亚健康的孩子,也应对视力健康的孩子采取措施,落实“早监测、早预警、早干预”让孩子安全、平稳渡过近视高发时期。
  03、掌控眼屈光发育趋势
  儿童青少年时期是眼屈光变化最快的一个阶段,孩子将来会不会发生近视?什么时候发生近视?近视后的增长速度如何?通过眼生物学监测可客观地反映眼发育状况。建议家长要从3岁起,每年带孩子进行监测。
  04、了解眼生理功能状况
  眼生理功能检测:就是针对双眼视功能进行的检测。通过眼生理功能检测和分析评估,对调节异常、集合功能异常、眼位异常等较为隐蔽性的视力健康问题做出判断,找出导致近视发生和发展的眼生理功能异常指标,为采取针对性的健康干预提供依据。
  05、针对性培养视觉行为
  好习惯必须从小培养,好习惯可以让孩子受益终生。
  养成正确的阅读、书写姿势;
  严格控制近距离用眼时间;
  多参加有益于眼肌锻炼的体育运动;
  保证睡眠时间充足;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坚持做好眼保健操;
  坚持定期进行视力健康三级监测。
  学校、家长、视力养护机构全方位
  01、学校
  是学生视力健康管理的主要平台,是沟通学生与家长的桥梁。应按要求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开展学校日常视力健康管理相关工作。
  开展视力健康教育与促进;
  改善视觉环境,培养学生正确的视觉行为习惯;
  配合落实学生视力健康基本监测、建档与信息反馈工作;
  督导学生家长落实三项监测和综合干预。
  02、家长
  是学生的监护人,是落实视力健康管理各项措施的关键。近视的发生、发展是多因素引起的,坚持以预防为主,实施全面视力健康管理,接受群体干预和个体干预指导,在改善视觉环境、纠正不良视觉行为的同时,提高孩子自我抵御近视的生理潜能,接受近距离用眼的光学保护,才能预防和控制近视的发生与发展。
护眼歌
  03、专业防控机构
  主要是提供近视防控专业服务的公共卫生服务机构。配合教育部门推广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管理理念,重点面向视力健康、亚健康儿童青少年提供预防和健康管理服务。对个体和群体的视力健康状况以及各种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和预警,提供有针对性的视力健康教育、咨询和指导服务,并制订相应的健康管理方案和措施,协调个人、组织和社会的行为,针对各种危险因素进行系统干预和管理。